亮点频频耀眼 环境不断优化
——市科技局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纪实
□ 本报记者 梁文淑
在我市今年开展的“环境优化年”活动中,市科学技术局成效显著,特别是该局的科技工作厅市会商制度、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成为耀眼的亮点,得到市领导和自治区科技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厅市会商成制度
今年以来,该局围绕“共同推进防城港市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推进防城港市磷化工产业发展、共同培育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厅市会商主题,积极推进厅市会商专题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作。重点组织实施了“防城港市旅游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防城港市金花茶科普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防城港市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厅市会商专题项目3个,总投资2250万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开发新技术、新工艺3项,开发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争取到自治区项目14项,资金402万元;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资金155万元,同时已经做好了2011年自治区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
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获好评
我市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于今年3月启动,选派1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到10个试点村开展工作,采取多种科技服务形式服务群众。
科技特派员到村到户去给农民群众以技术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提供市场科技信息。通过自办或合办种养基地,以示范带动的形式,向周边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养殖基地与农家乐饭店一体化、与贸易公司签订供销合同等形式,不断开拓农产品流通市场,切实为当地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以协会为示范载体,带领、指导农民群众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同时还通过协会来培训农民,为群众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目前,各农村科技特派员正按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的工作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好局面。
科技普及培训工作成常态
我市以“广西科技活动周”、“‘八桂先锋行’科技进村入户”大行动和“科技惠农服务月”活动等大型活动为载体,组织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紧紧围绕农村的中心工作和特色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实施农村科技大培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推广先进技术。到9月底,全市共开展农村大型科普活动16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95班次,受训党员群众达19000人次,发放科技图书9200册、技术资料36000份,接受农民党员群众咨询28000多人次。
完善防城港市科技信息服务网,推进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乡乡通”和“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市24个乡镇和27个试点村的四级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在农村的传播,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利用网络技术发布肉桂、八角、对虾等农特产品供求信息1000多条,促进农产品销售500多万元。
以《百姓科技》电视栏目为窗口,开辟农村科技培训新模式,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学到了科技知识。
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成效明显
该局通过政务公开栏、网络等有效形式,公开本单位的职责和有关政策规定,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和办事结果,公开办事纪律和办事指南。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对来访、办事人员热情接待、周到服务,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严肃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等,弘扬清风正气。严格执行机关作息值班、保密等制度,严格执行《党政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行为准则》,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立。努力打造节约型机关。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树立节约意识,从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办公用品做起,推进电子政务,努力打造节约型机关。机关工作人员普遍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普遍提升了工作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